自2021年來,對于教育培訓行業亂象,監管部門就展開了雷霆整治。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6月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強化校外培訓機構市場監管。
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局長袁喜祿介紹,總局組織地方市場監管部門迅速組建專案組,在5月初對“作業幫”“猿輔導”兩家機構開展檢查的基礎上,對新東方、學而思、精銳教育、掌門1對1、華爾街英語、噠噠英語、卓越、威學、明師、思考樂、邦德、藍天、納思等13家校外培訓機構進行重點檢查。
檢查發現,15家校外培訓機構均存在虛假宣傳違法行為,13家校外培訓機構存在價格欺詐違法行為。市場監管部門對15家校外培訓機構分別予以頂格罰款,共計3650萬元。
此次重點檢查查辦案件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三個關鍵詞:“虛構、夸大、誘導”。比如虛構教師資質、夸大培訓效果、夸大機構實力、編造用戶評價、虛構原有價格等。
有些課程原價幾百元甚至幾千元,但實際售價僅為1元,所謂的劃線價并非真實、有依據。
這些“優惠折價”看似給消費者帶來極大的實惠,實際上是通過劃線價和實際售價間的巨大利差,誘導大批家長去買單。
不僅如此,此前,4月25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就已經對跟誰學(后更名為高途課堂)、學而思、新東方在線、高思四家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進行頂格罰款50萬元。
多輪整治都整治了什么?
其實,從2018年,教育部就聯合其他部門開啟了對校外培訓機構的大整治。
整治監管力度不斷加重
針對在線教育的諸多亂象,3月16日,由中央網信辦主管的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成立了在線教育專業委員會,向全國在線教育行業發出倡議,加強行業管理。
3月31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一些地方校外培訓過熱、培訓行為超綱超標、培訓機構退費難等突出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教育部將進一步加大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力度,從嚴審批培訓機構。
5月21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由此,教育培訓行業備受關注的“雙減”(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減輕校外培訓負擔)政策即將正式落地。
會議指出,在規范校外培訓機構方面,堅持從嚴治理,對存在不符合資質、管理混亂、借機斂財、虛假宣傳、與學校勾連牟利等問題的機構,要嚴肅查處。要明確培訓機構收費標準,加強預收費監管,嚴禁隨意資本化運作。
從上述行為來看,雖然國家還沒有正式出臺雙減工作的具體要求,但從高層不斷的吹風聲中,可以預見培訓機構的整治方向以及整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