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型企業終于迎來了最佳的資本平臺!而從科創板開板以來,實現注冊上市的公司群像來看,總結有四個特點。一、實現注冊上市的公司中,一部分很陌生,但卻具備原創技術的硬實力;二、民營企業占比高于國有企業;三、按行業分類,制造業申報企業最多;四、“寬進嚴管”,修煉內功依然是最根本的發展之道。
■ 本刊記者 / 蔣秋霞
“建立科創板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推動高科技公司,那些沒有盈利的高科技公司,但是潛力非常大的公司,是為了促進真正有科技的企業與資本市場更早接觸,幫助它們更好地去成長?!?/p>
“為什么在過去的五年里面,全世界出現獨角獸的速度和密度,中國是最快的?按照這個速度往下發展的話,在5G到來的時代,很可能中國獨角獸出現的速度會超過美國?!?/p>
以上兩段話,出自軟銀亞洲投資基金首席合伙人、軟銀亞洲信息基礎投資基金總裁閻焱,在2019年4月14日哈佛中國論壇閉幕式交流上的片段。
三個月之后的7月22日,首批25家科創板企業鳴鑼上市。這25家中,包括非制冷紅外熱成像與 MEMS傳感技術開發的集成電路芯片企業睿創微納、三元正極材料龍頭企業容百科技、工業自動測試設備與整線系統解決方案企業華興源創,以及虹軟科技、光峰科技、福光股份、安集科技等等。
可以說,科創板的開通,為中國高新技術型公司的發展,創造了一個“最好的時代”。
截至今年3月18日,共有547家公司申報,其中已經有242家科技創新公司在科創板實現注冊上市。這類企業大多涉及國家戰略、社會民生,或將引領未來。當然,在申報注冊的公司中,也有不少抱著僥幸心理而企圖蒙混過關的公司。
那么,沖刺科創板的公司都呈現了怎樣的特征?而從申報注冊的流程階段中,是什么樣的公司被留下了,又有什么樣的公司最終被否了呢?
挖掘獨角獸
“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務于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引領中高端消費,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p>
這是《關于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有關科創板“定位”的明確意見。
而從科創板開板以來實現注冊上市的公司群像來看,總結有四個特點。
特點一、實現注冊上市的公司中,一部分很陌生,但卻具備原創技術的硬實力。
已經注冊上市的公司案例中,有很大一部分屬“獨角獸”類型,這些公司此前很少曝光在公眾視野中。如:被譽為量子通信先行者的“國盾量子”(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688027.SH)、AI芯片國產自有技術公司“寒武紀-U①”(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256.SH)等。
值得注意的是,從財務角度,這些公司有些體量較小,有些還處于持續虧損狀態,但是,從科技角度,這些公司大多具備原創硬核研發技術,甚至有些還具備比肩、超越國際的水平。
科創板為這些公司提供了進入資本市場的寬松準入條件,是希望這些公司能夠快速成長,創造國際競爭力。
從對標納斯納克角度,援引WIND數據,納斯達克市場市值排名靠前的上市公司中(詳見表1),有8家企業來自信息技術行業,并且前三家科技巨頭總市值分別都超過萬億美元的體量。而這些科技巨頭曾經都是“名不見經傳”的中小企業,但借助納斯達克寬松的上市條件、多層次的市場板塊以及靈活的轉板機制,幫助他們由小變大,逐步成長為行業龍頭企業。
特點二、民營企業占比高于國有企業。
在242家已經注冊上市的科創板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近8成。其背后和民營企業參與科技創業的龐大基數有關。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民營高新技術企業戶數占全國高新技術企業比重從2018年的92.1%提升至2020年的92.4%,民營高新技術企業銷售收入占全國高新技術企業比重從2018年的66.2%提升至2020年的70%。
特征三、按行業分類,制造業申報企業最多。
截至今年3月18日,制造業申報企業數量高達442家,制造業申報企業占比總申報量為80.80%。
盡管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改變了社會生活方式及經濟形態,但只有將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經濟深度融合,未來才會有更廣闊的空間。
特征四、“寬進嚴管”,修煉內功依然是最根本的發展之道。
為管控好科創板的風險大門,證監會和上交所特意設置了系列針對發行人、保薦人和證券機構等主要責任人的把關、監管制度。在嚴格設定的這套“紀律處分”的體系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上交所建立了一個機構和個人的誠信公示制度,對外公開本所采取的監管措施和紀律處分,記入誠信檔案,并向中國證監會報告。這類似全國征信系統,將對科創板的企業進行公開透明的監管。
總之,科創板的出現,其實更像一把精細過濾的篩子,在評定為“高新技術”的企業中,精準尋覓到符合“科技強國”的優質企業。對企業來說,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融資難的窗口和實現虧損性上市的機會。
類型與案例
截至3月18日,申報科創板的企業總數達547家,44.24%的企業完成注冊上市,16.82%的企業已經呈現“終止”狀態。囿于篇幅,我們將547家企業樣本分為以下幾類,并且選出比較有代表性的企業進行解讀②:
第一、已經完成注冊上市類,如國盾量子、寒武紀-U等;
第二、上市后被問詢、被監管類,如君實生物-U(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180.SH)、孚能科技(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688567.SH)等;
第三、主動終止類,如連山科技(北京連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士力生物(天士力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等;
第四、被終止類,如博拉網絡(博拉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等;
第五、特殊類,包括A+H股(A+H股紅籌)上市企業、轉板企業、紅籌企業、有特殊表決權的企業和暫緩上市企業。如中芯國際(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688981.SH)、九號公司-UWD(九號有限公司;689009.SH)等。
1. 完成注冊上市類:獨角獸儲備庫
● 國盾量子
從2019年3月27日上交所受理其注冊申報,到2020年6月4日注冊生效,并于19天后正式登陸科創板,國盾量子用了一年多時間。
國盾量子是量子通信領域領先的產品提供商及技術服務商,也是國內的先行者,技術起源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的量子信息研究團隊,擁有國內外量子技術相關專利212項以及多項非專利技術,其中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達到17項,有11項處于“國際先進”(包括5項技術已經達到“成熟穩定”),6項“國內先進”的技術有2項處于“成熟穩定”。
上述17項技術被廣泛應用于主營業務及主要產品中,2017?2019年分別實現業務收入2.72億元、2.57億元、2.56億元,分別占比營收的96.06%、97.07%、99.23%。
量子通信具有跨學科、高精尖的技術特點,具有很高的技術壁壘,并且從國盾量子的服務客戶可以發現,現階段,其主要依托于國家和地方政府推進的眾多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建設項目,屬于明顯的TOG類企業?;诹孔油ㄐ胖饕獞糜谕ㄐ虐踩I域,關系國家重大安全,并且國盾量子“根正苗紅”、具備原創科技實力,是科創板中的優質代表。
● 寒武紀-U
從2019年3月26日上交所受理其注冊申報,再到敲鐘上市,寒武紀-U登陸科創板用時118天。報告期內,寒武紀-U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累計營業收入比例為142.93%。高企的研發費用,換來了寒武紀-U亮眼的科研成果,例如全球首款商用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寒武紀1A,中國首款高峰值云端智能芯片思元100等;在專利方面,截至2020年2月29日,寒武紀-U已獲授權境內專利50項、境外專利15項,其中多達64項為原始取得;PCT(《專利合作條約》)專利申請120項;著作權方面,已獲計算機軟件著作權26項,原始取得比例為100%。
收益后置是芯片行業一大特點。成立五年以來,盡管處于虧損狀態,但從業務規模以及產業化規模來看,寒武紀-U保持了逐年增長的態勢,營業收入由2017年的0.08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4.44億元。
就科創板的上市條件而言,企業尚未盈利并非橫亙在其發行上市面前不可跨越的阻礙。對于寒武紀-U,手握領先的核心技術、體系化的知識產權布局、強大的研發團隊等幾張王牌,是其得以登陸科創板的重要因素。
2. 上市后被問詢類:來自輿情監督
截至3月15日,上交所共計向13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發出問詢,有7項是針對資產重組或收購的(因不在本案研究范圍內,故不討論),而其他6項,多是針對公司業務開展問題。
● 君實生物-U
2020年11月12日,君實生物-U(生物制藥公司)收到上交所的第一封問詢函。問詢內容主要包括三點,囿于篇幅,僅就與產品有關的問題作詳細介紹。
問詢函指出:有公眾號文章稱,公司產品特瑞普利單克隆抗體注射液(拓益)“在技術評審的文件中,既沒有完成肝損害患者試驗、也沒有完成腎損害患者試驗,其所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 97.7%。有15.6%的患者因為不良反應而永久停藥?!闭埞荆?1)結合臨床試驗數據,說明“所有不良發生率”的具體含義,核實前述報道是否屬實,并補充披露特瑞普利單克隆抗體注射液臨床試驗的進展情況;(2)結合自身產品及市場中同類產品的相關實驗數據,說明特瑞普利單克隆抗體注射液安全性和有效性。
君實生物-U回復,被質疑的“97.7%的所有不良反應發生率”來自于特瑞普利單抗說明書的“HMO-JS001-II-CRP-01”研究。根據JS001已獲批的《說明書》數據,“HMO-JS001-II-CRP-01”研究3級及以上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8.9%,與藥物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SAE)的發生率為11.7%,在同類藥物中均處于較低的水平,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詳見表2)。
該案例說明,公司在科創板上市后,不代表此后“高枕無憂”,特別是第三方媒體的輿論,可能會隨時導致上交所問詢、監管。若在問詢中,無法自圓其說,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處理。
3. 主動終止類:科技含量低
● 連山科技
截至3月18日,上交所共計發出三封紀律處分的決定,其中一項是針對連山科技。
連山科技定位于“國家重點行業專用信息安全產品與高安全定制化軟件產品及配套服務提供商”,2019年5月7日,上交所受理其申報稿后,6月4日對其問詢,共計包括“是否存在代持、財務數據的追蹤、核心技術說明”等68個問題,7月31日,因發行上市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要補充提交,公司被中止上市審核,到9月19日,上交所就發布了連山科技申請撤回科創板上市的公告。
根據信息披露,連山科技擁有4項自主研發技術,并且2016?2018年研發投入占比營收分別達25.87%、24.64%、21.52%。如表3所示,與同行相比,占據優勢。但為何這家自認為“具有創新性和先進性”的企業最后主動撤回上市申請呢?
在公開信息中,其被認定為,在IPO過程中存在信息披露違規行為?!氨稽c名”原因有:一、未充分提示內部控制缺陷相關風險;二、現場督導期間向保薦機構提供的相關材料與實際情況不符;三、問詢回復中披露的提前付款金額及原因與保薦機構補充核查情況不一致。
比如該公司因生產、研發或應用系統開發項目急需備貨,為加快原材料的到貨速度,將款項先行支付給供應商,先后分別支付42.10萬元、14.48萬元、40.06萬元。但經現場督導,保薦機構補充核查稱,提前付款金額為70.41萬元、104.90萬元、279.46萬元,原因系發行人未設置提前支付采購款項相關的控制點。
總體來看,連山科技信息披露不全面,具體細節可能會因公司而異。而在該案例中,連山科技的很多違規行為源于沒有構建正規和系統的財務體系、管理體系,值得引以為鑒。
另外,值得重視和注意的是,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簡稱“修正案”),對企業相關違法刑期及罰金的都進行了提高。
修正案的核心主要是:第一,對于欺詐發行,修正案將刑期上限由5年有期徒刑提高至15年有期徒刑;第二,對于信披造假,修正案將相關責任人員的刑期上限由3年提高至10年,罰金數額取消20萬元的上限;第三,對于律師、會計師等中介機構人員在證券發行、重大資產交易活動中出具虛假證明文件、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部分情形將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1年3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開始實施。而在實施一周內,截至3月7日,上交所科創板共受理首發申請企業540家,89家公司終止審查。在終止審查的企業中,83家企業選擇撤回材料并終止IPO;深交所創業板共受理首發申請企業548家,61家公司終止審查。在終止審查的企業中,56家企業因撤回材料而終止。
4. 被終止類:為數不多
● 博拉網絡
根據博拉網絡的信息披露,公司定位為企業大數據服務提供商,基于自主研發的 E2C(E-service to Company)數字商業大數據云平臺,通過“大數據+技術產品+應用服務”的業務模式,為企業客戶提供技術開發服務和大數據應用服務。具體由大數據營銷及運營、數字媒體投放、電商及其他三類業務組成。
聽起來頗為科技化,但實際上,博拉網絡是一家廣告代理商。根據披露,公司約50%的營業收入源自汽車、快消零售行業的品牌客戶(如家樂福、匯源等),其中,汽車行業客戶貢獻了約三分之一的收入。
從行業屬性角度,雖然打著“大數據”服務商的旗號,但廣告代理商的科技含量并不高。比如其2018年起新增的數字媒體投放業務屬于程序化購買,是為了幫助客戶在微信、今日頭條等平臺精準投放廣告。毛利率低不說,也不需要過高的技術投入。
而且,博拉網絡目前已取得的21項發明專利,均從第三方受讓取得,其互聯網和大數據主要核心技術相關的3項發明專利亦為受讓取得。這意味著,博拉網絡根本沒有自有技術。
其次,博拉網絡競爭優勢不強?其所屬行業已有一批知名的A股上市公司如藍色光標、省廣集團等,在資本實力、融資能力、并購能力、品牌擴散力等方面,博拉網絡尚都存在不小差距,同時在服務價格方面,又面臨眾多中小企業的充分競爭。
博拉網絡一案說明,科創板注重、堅持于“科技創新”的原則立場堅定。
5. 特殊類:大放異彩
● A+H股紅籌公司:中芯國際-U
中芯國際-U是我國大陸地區集成電路晶圓代工龍頭,但其上市歷程,頗為周折。
2004年,僅成立四年,中芯國際-U便在美國和中國香港實現兩地上市。2019年,由于成交低迷和成本太高,5月份該公司宣布將美國存托憑證從紐交所退市,降級到OTC市場。直到2020年5月5日,其正式發布公告稱,將申報登陸科創板,6月1日就被受理,28天后注冊生效,并于7月5日正式發售股票,成為國內科創板A+H股紅籌上市的典型。
中芯國際-U為何能如此快速上市?看兩組數據:連續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比累計營收額≥19.26%;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含國防專利)達到18項。
中芯國際-U所屬行業屬于高成長性、高壁壘型行業,而它在晶圓代工行業的地位,都表明其值得“開綠燈”。目前,作為集成電路的襯底,晶圓的直徑已經由最初的6英寸、8英寸增長到現在的12英寸。中芯國際-U科創板融資資金正是用于投入12英寸晶圓的研發生產。
● 特殊表決權:九號公司-UWD
在科創板上市的242家企業中,九號公司-UWD是一家有特殊表決權的公司。2019年4月17日申報稿被受理,8月19日收到問詢,直到第二年6月12日才過會,但后序進程加快,7月21日提交注冊,9月22日生效后,并于10月16日發行股票上市。
九號公司-UWD是專注于智能短交通和服務類機器人領域的創新企業,已形成包括智能電動平衡車、智能電動滑板車、智能服務機器人等品類豐富的產品線。
截至2020年3月1日,九號公司-UWD國內已授權專利467項,其中451項目屬于“原始取得”;海外已授權專利268項,100%為“原始取得”,獲得DEKA公司排他性獨占授權專利近300項。其中,VIE公司鼎力聯合擁有的專利數量占發行人全部專利數量的18.37%。
從披露的財報數據來看,2018年電動滑板車取代電動平衡車成為公司的核心營收業務,占比達到66.46%。2017?2019年,電動平衡車和電動滑板車是支撐公司業務的現金流,智能服務機器人尚處于開荒期,連續三年營收占比尚未達到1%。
值得注意的是,九號公司-UWD對大客戶依賴過高。僅從表4中的銷售金額來看,九號公司-UWD對“定制產品獨家分銷”的客戶——小米集團有很大的依賴性,2017?2019連續三年,來自該客戶的銷售金額分別為73.76%、57.31%、52.12%。
從2018年開始,九號公司-UWD已經在有意“去小米化”。首先,從這年開始,來自小米集團的銷售占比雖然依舊保持著過半的高比例,但下降了16.45%達到57.31%。
其次,九號公司-UWD一直在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試圖豐富產品線。報告期內,九號公司-UWD研發投入各期總額分別為0.91億元、1.23億元、3.17億元,分別占營業收入比例為 6.61%、2.90%、6.91%,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為5.20%。凈利潤分別為-6.27億元、-18.04億元及-4.55億元。
作為科創板首家CDR(中國存托憑證)的企業,九號公司能過會的原因在于:其已經成為電動平衡車和電動滑板車領域居于全球前列的廠商,技術、專利等實力過硬。
從上述科創板注冊上市過程中成功或折戟企業的案例說明,“科創屬性”是科創板選拔企業上市的第一衡量標準,因此,對于所處行業科技含量低或者本身甚至達不到高新技術要求的企業來說,不該存在僥幸心理。
值得重視的是,盡管一些實現注冊上市的企業尚未實現盈利,但是它們卻在各自的領域中展示了相當高的“硬核科技”的實力水平。
可以預料,通過科創板不斷發展,特別是注冊上市企業的數量基數增多,一定會涌現一批極具國際競爭力的超級獨角獸企業!
① 科創板獨有的后綴字母。U代表公司尚未盈利,W代表公司具有表決權差異安排,即俗稱的同股不同權;D則代表公司是以CDR 形式登陸科創板。
② 本文選取的研究樣本,只涉及發行上市公司,不包括資產重組和再融資案例,選擇原則:
(1)成功上市的企業樣本,統一以科創屬性如“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計營收的比例不低于15%”、市值、所處行業與國家未來發展貼合度、與民生粘合程度等作為標準綜合考量甄選;
(2)反面案例則主要從終止企業,或受到紀律處分、科創屬性過低的企業中挑選。
* 免責聲明
本文所涉信息、觀點、結論等內容僅供投資者決策參考。在任何情況下,本文均不構成對任何機構和個人的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者在決定投資前,務必要審慎。投資者應自主作出投資決策,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本文首發于《經理人》2021年04月刊